(相关资料图)
威宁素有“畜牧之乡”的美誉,拥有天然草山草坡116万亩、人工及改良草地35万亩,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。
2022年,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,立足特色资源,坚持市场化导向,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助推乡村产业振兴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威宁抓住机遇积极申报了《威宁自治县2022年优势特色产业养牛示范家庭牧场建设项目》,成功获得省农业农村厅300万元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支持。项目在双龙镇、黑石头镇、麻乍镇创建172个养牛示范家庭牧场,规范化改扩建家庭牧场圈舍,建设堆粪棚、化粪池、青贮池、排污沟等,推广种植优质牧草,扩群增量能繁母牛存栏。其中,改扩建家庭牧场圈舍3652平方米,建设堆粪棚2842平方米、化粪池2362立方米、青贮池2395立方米、排污沟2000米;推广种植牧草2000亩;购买能繁母牛500头。威宁依托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,让牛产业更“牛”。
在工作中,按照充分调研、科学谋划,摸清底数、精准实施,按规操作、稳步推进,分类指导、科技引领的工作思路,全力推动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养牛示范家庭牧场建设。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在充分调研威宁养牛产业情况后,针对全县养殖量大、饲草地资源丰富、农户养牛积极性高、散户较多等特点,结合近年来养牛产业的发展优势,提出了发展家庭牧场的思路,通过给予补助、技术培训、配套粪污处理设施、优化饲草料结构等方式,培育一批标准化示范家庭牧场,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养牛产业发展。
同时,摸清底数,精准实施,项目实施前,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带领和指导下,选择了养牛基础较好的双龙镇、黑石头镇、麻乍镇作为实施地点,组织县、乡、村三级人员对农户养牛存栏量、圈舍情况、牧草种植面积、粪污处理及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统计,将发展意愿强、带动能力强的农户纳入项目实施对象,并根据统计情况,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原则制定了“一户一策”补助方案。按规操作,稳步推进,根据土地使用相关政策规定,各项目乡镇组织人员对每家每户的土地性质、建设面积、建设位置等进行测定,并按要求完善相关手续,稳步推进了项目建设。分类指导,科技引领,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县乡两级技术指导小组,结合农户养殖条件、土地情况、牧草种植、发展意向等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,用科学的方法引领产业发展。
通过该项目的实施,有力提升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,实现家庭牧场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;通过种养循环等模式推广,促进有机肥施用量增加;带动全县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“二品一标”认证,推动农产品向优质、高端方向转型升级,实现提质增效。同时,通过项目实施,有力提升全县农业竞争力,推进种养循环、农牧结合,使之成为全县农业发展亮点与优势,促进全县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和产业竞争力增强;有力提升农户家庭收入,使家庭牧场平均新增存栏肉牛2头,户均增收1.2万元。(威宁县人民政府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