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后侗家青年吴国邦,每天早上起来,拉草、配料、喂牛、清理牛粪、给牛舍消毒……日复一日,一晃已近5年。
在他的同事看来,吴国邦现在的生活,与其以往相比恍如隔世。而在乡亲眼中,他真正“回乡”了。
吴国邦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,毕业后就职于上海一家公司,干着金融机构“白领”,辞职返乡后带领乡亲们成立了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,创办了黎平真牛农业有限公司,自己当上了“牛倌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大城市呆久了,总是特别想家。”吴国邦节假日返乡,总会爬上家乡的六背山,深情漫步在田野,远眺着群山。
离家十余年,家乡是他在外始终的想念。然而,看着家乡父老缺乏发展产业的“主心骨”,缺少找钱的门路,守着农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时,吴国邦心里却不是滋味。
那段日子里,他在小书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夜,思索着产业振兴的点子,审视着自己的人生坐标走向。
家乡六背山绿草如茵的牧草资源,顿时在他脑海里萌生了二字——“养牛”。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实地调研,2018年,吴国邦辞掉了上海的高薪工作,回家带领乡亲们成立了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,创办了黎平真牛农业有限公司。
吴国邦在山间放牧
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,无论处在什么岗位、碰到什么逆境,都要始终保持一股劲、一股创业激情,要真正把自己的智慧和才智聚焦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。”放弃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,回老家山旮旯里养牛,村民们的不理解,均动摇不了吴国邦的人生目标。
黎平县草地资源丰富,有天然草场5万余亩,黎平本地小黄牛是贵州“地方标志”代表,曾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“黎平牛”。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放养条件,使其肉质细嫩、鲜香,市场前景广阔,饲养难度不大,几十年来“黎平小黄牛”的品牌一直名声在外,这也是吴国邦选择在家乡养黄牛的原因之一。
养牛对吴国邦来说,可谓是“门外汉”,为此,他只有从零做起,每天天不亮,便起床喂牛、洗牛舍、除粪便、医治牛病……不懂养殖和疾病防治知识,他就购买养牛的书自学,没有专业技术人员,他就请教兽医专家,向能人学习……如今,黄牛的繁育、治疗、防疫、配种等养殖技术,他全部掌握。
“在牛舍里拉草、备料、喂牛、清理牛粪、给牛舍消毒……”这是吴国邦的工作日常。
“现在存栏母牛40头,每头母牛每年会生1头小牛犊……精心喂养好每一头小牛犊,到年底一算账,纯赚几十万元。”吴国邦说。
吴国邦在基地给牛投喂青贮草料
“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没有稳定的收入,通常一年要外出好几次。现在我在养牛基地打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,离家近、收入稳,家里生活有保障!”村民吴国玉说。
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,以市场为导向,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养牛产业,辐射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。”谈及未来五年的规划,吴国邦目标清晰。
在吴国邦带动下,20多户农户流转300余亩荒山荒地,种玉米、牧草等养牛,惠及群众120多人,有效引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小康路。
如今,他的牛舍已扩建到1200平方米、库房150平方米、看护房70平方米。存栏黄牛从40头到300头,再到如今的年收养殖500头牛。
这个2019年刚踏入养牛行业的“新人”,已经成为村寨的致富带头人和行业的“主心骨”,就近解决了48名村民就业,直接惠及了近两百名农户增收。
吴国邦说,黎平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,发展机遇前所未有。接下来,他将顺应形势,扩展视野,搭乘全县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的“东风”,积极推行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带动更多农户加入“黎平牛”养殖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